七夕情人节广播稿
有在广播站锻炼的同学们都知道,大家广播前一般都会预先做好广播稿,没有广播稿就不会有好的节目效果,那要怎么写好广播稿呢?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七夕情人节广播稿,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,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。
七夕情人节广播稿1女:尊敬的各位来宾,下午好,我是今天的主持人丁玲,欢迎大家光临XX市第三届七夕情人节晚会现场。
男:亲爱的朋友们,下午好!我是今天的主持人李骥。在这样一个难得的日子里,让我们珍惜这难得相聚的夜晚。让我们一起倾诉心声,真诚面对,聆听心灵的轻吟,放飞梦想。 (音乐:高山流水)
女:七夕,像一位清丽的女子,轻蹙着娥眉,明眸中带着淡淡的哀怨。又像一个故事,一个哀怨悠长的故事,诉着千古恋人的耳语,仿佛前世与你相遇,千丝万缕,纠缠在心底,直抵灵魂,时间在此停止转动......“七夕”一个美丽动人传说,一首忧伤哀怨的曲子,它是传说?是希望?是浪漫?相信,它永远是值得我们神往。
男:“七夕”让恋人懂得珍惜;让擦肩而过的人懂得回忆;让向往的、我充满了期待。七夕的夜晚美丽而灿烂,默默许下的心愿,在流星滑过天空的一刹那,突然实现,这不是奇迹,也不是神话,而是真实出现眼前......
背景音乐(原来你也在这里)
女:今日的良辰,七夕的月影,这是我们前世的约定,茫茫人海,你我终于在今生的此刻相遇……
男:朋友们,让我们 ……此处隐藏346个字……p>在七夕的林荫下
我不想再听
牛郎织女的情话
七夕情人节广播稿3今天是中国传统节日七夕节。因为七夕节与牛郎织女的传说相关,所以常常被人们称为“中国的情人节”,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,“七夕”近年来变得尤为热闹。
其实,七夕节并非情人节。七夕节又名乞巧节,源于汉代。东晋葛洪的《西京杂记》记载“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,人俱习之”。这便是我们在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关于乞巧的记载。如此看来,乞巧节确实不是纪念牛郎织女的爱情,而是纪念织女这个人,民间又称为“七姐”。乞巧节实为女子的节日,而织女被视为纺织女神,凡间女子便在七月初七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艺,当然也免不了求赐美满姻缘。因此,传统社会中的七夕节主要是女子们表达美好愿望,乞巧、乞美、乞子、乞夫的重要时刻,并非今人口中言说的“情人节”。
作为“情人节”,七夕节逐渐丧失了传统味道,被赋予了“洋”内涵。尤其是近年来,商家的相关活动排山倒海,更将“中国的情人节”的意蕴推向了极致,相亲派对、求婚仪式和商家促销成了这个节日里最常见的景象。七夕节被简化为情人节,日渐热闹,而原汁原味的穿针乞巧、喜蛛应巧、投针验巧、拜织女、拜魁星、吃巧果、七姐诞等七夕习俗却日渐式微。
人类文化发展史反复证明,一个民族要想在发展上生生不息,首先必须充分继承和发扬本民族文化的精髓。失去了文化传统,就意味着民族的发展失去了文化根基,失去了独立身份。七夕节有着几千年的文化传统,渗透着丰富的民俗、文学、美术、戏曲等方面的精神内涵,理应得到很好的保护。留住民族传统文化的根,让传统节日焕发生机,既要充分认识到节日的真正内涵,更要充分拓展传统节日的活动形式,这已成为民族发展的重要课题。